<
m7n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三百四十九节 济州新貌(二)
    第三百四十九节

    “是的,”薛子良点点头,“冯宗泽已经开始派人去给所有村寨送去通知,要他们在这几天到济州来开大会。”

    “会来吗?”

    “绝大多数都会。他们犯不着和我们硬顶――迄今为止,我们没干过什么妨碍这些基层权贵的利益的事情,这是一,”薛子良说,“二来他们也急于想知道我们准备干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薛子良仔细的解说了目前他们对整个济州岛地区的侦查工作。在他看来,在社会状态上,济州岛和他带着特侦队员踏遍的海南岛有相似的地方――官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实际统治力不是很强,出了三城九镇,就是当地地主老爷们的天下,他们占据大片的山林牧场,拥有许多依附百姓,往往自己结寨自保,练有乡勇。

    只要不去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这些人并不在意谁来坐朝廷,所以到目前为止基本看不到什么来自民间的反抗。偶然发生过的若干次武装冲突大致还是当地人没有见识到“倭髡”的厉害,企图打劫外人造成的。

    “这里除了沿海地区之外,内陆大多是山场,多牧地林地,山主的势力很大,有点像十九世纪的墨西哥牧场主,”薛子良说道,“对李朝很恭顺,对我们也很恭顺。”

    李朝虽然在整体形制上颇有“小中华”的感觉,走到京城一看好像是到了大明,实际李朝的地方势力很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远不如大明。两次倭乱中各地组织义兵又加强了这样的趋势。地方上的两班贵族几乎就是封建领主,老百姓被压迫很重,近乎农奴一样的地位。

    朱鸣夏听了薛子良的介绍,大致心中有了数。不过具体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还要等冯宗泽和南宫无敌回来再讨论。

    “这工作条件也太恶劣了些。”冯宗泽一边打量着熏得发黑的梁柱,一边抱怨着,“味道太可怕了。”

    冯宗泽正在视察鸣镝庄。他对济州岛下一步的发展都很上心:除了为元老院提供马匹之外,按照21世纪的中国人的惯性思维,迅速的开展了商业活动,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机会。

    完全依靠中央调拨物资。对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政府来说呆呆的时间实在有点太漫长了。特别是眼下济州岛正处于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冯宗泽等人觉得,与其坐等千里迢迢的从香港运来物资,不如设法就近购买物资。他已经把这个想法上报到执委会,获得了殖民和贸易部的批准。

    济州岛的大宗出产不多,主要就是牛马、弓箭和渔获。既然牛马是元老院严格管制的物资,渔获又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弓箭生产就成了最合适的大宗出口产品了。

    在夺取三城九镇,初步建立起对济州岛的统治开始,冯宗泽就开始着手恢复和扩大弓箭业。因为缺少管理干部,加上对当地情况和制弓业也不熟悉,最终决定把所有的官营弓箭作坊全部包给了本地的鸣镝庄弓箭铺。

    尽管前往东北开展贸易的批文还没有下来,但是冯宗泽对扩大弓箭生产和提高质量十分关心。虽然并不插手具体的经营管理,但是在技术上他已经开始在各家铺子内强制推广一些简单的新工艺和质量控制,同时从临高映入了若干专用的设备。

    让冯宗泽感到条件恶劣的是正在熬煮的鱼胶十多口锅子正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熬制鱼胶的工艺和设备刚刚在归化民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了重新建造配置。原先简陋的火塘大灶上的熬胶的大锅换成了水泥砖石砌成的水浴槽。采用热效率更高的烟道集中加热。专用的熬胶锅装在水浴槽内进行加热,不但节约燃料,而且一直困扰熬胶工人的发焦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再也无需工人在熬胶锅旁无时不刻的盯着。用添撤燃料的方式来调整火力了。

    看到正在作坊里的忙碌的朝鲜工匠,似乎对胶的恶臭浑然不觉――朝鲜式的房屋因为考虑保暖和节省建材的考虑,一般房屋都建得很矮小,这个“熬胶车间”也不例外。低矮的空间进一步加剧了气味的聚集,让冯宗泽感到头昏眼花。

    “首长,请这边走。”朴德欢察言观色,早就发觉冯首长面色不豫了,赶紧将他引到院子里透透气。

    “这车间要重建。太臭了!工匠们这么吃得消!”冯宗泽抱怨着赶紧从“车间”里走到院子里。

    “首长说得是。”朴德欢说,“小的,不。我这就去吩咐赵掌柜去办!”

    “算了,”冯宗泽心想自己就暂时不要再出新花样了,最近的“改造”项目很多,赵掌柜已经在龇牙利嘴了――济州岛前指的布置下各种改进虽然牵扯到设备的都不用合作方花钱:设备和安装都由元老院承担,但是作坊里也有不小的花销。这种劳保上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了。

    院子里一队推着紫电改和疾风式手推车的“奉公队”正在院子里卸下沉重的标准包装箱。包装箱上标准着重量,还绘有不同的箭头图案。每个箱子都要开箱检查之后再进行称重。这是冯宗泽主导的第二项改进:标准箭头。

    冯宗泽考察过本地制造的弓箭。箭头都是济州岛上铁匠铺自己打制的。不但形制粗糙,而且装配的时候弓箭必须锉磨箭杆修配成型才能装配,装配效率不高。所以冯宗泽立刻就引入了标准箭头。

    现在的标准箭头是在临高制造的,机械厂的工程师们根据现代弓箭的研究资料,开发出了几种不同用途的箭头,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展无涯等人看来这种东西其实是小五金的一种,做好模具之后采用冲压设备可以成批连续制造。省工省料。

    临高制造的标准箭头送到岛上之后立刻就取代了本地产箭头,即使不依靠行政强制力这一改进的难度也不大:工匠们还没有见过制作的这么精良的箭头。装配时候花费的修锉功夫也大幅度的减少了。原本箭头也是外购的,现在不过是更换一家供货商――而且供货的价格并不比以前高――批量制造的小五金,成本极其低微,实际冯宗泽在销售箭头中还能有盈利。

    然而冯宗泽还是不满意:他在视察中发现工匠装配箭头还是时常需要修锉。原来箭头虽然标准化了,与之相配的箭杆依然是手工制造的。公差大到可以用肉眼来识别。

    “看来下一步是要引入箭杆制造机。”他想到在海林那里看到过类似的设备,不过是用来制造筷子和竹签的,原本是手摇的,后来改成了蒸汽机动力,从喂料口送入开好的竹木材料,旋刀自动将它们旋成一模一样的小棍子,调整旋刀的尺寸还能制造按照不同的尺寸生产。

    这里暂时用不上蒸汽机,不过手摇也凑合了。冯宗泽忽然想到此地的水源还算丰富,可以考虑弄个水坝蓄能来推动水轮机,要不搞个风车驱动。

    装配出来的箭在箭头上涂上鱼油防锈,再用纸按照十二支一捆进行包装,然后每十束装入一个包装箱就准备出库销售了――目前的各家弓箭铺的每周箭产量是二万枝,冯宗泽认为太少了。箭是消耗品,对于战争频繁的大明和大清来说,月产十万枝也未必够销。

    现在的生产效率还是太低了。就算他这样的管理学外行也看得出弓箭铺可改进的地方很多。

    为了确保自己的种种改进能够得到落实,也为了监督目前的弓箭材料的“统制”工作,他已经任命了朴德欢为“弓箭总监”,专门负责协调济州岛前指和弓箭行业的联络和各项改进工作。

    因为他自己的工作也很多,所以只能满足于这样粗放的管理的模式。不过,将弓箭行业官督民办的好处是无需承担弓箭铺的费用和盈亏,冯宗泽给弓箭作坊的要求很简单:上交总产量五分之一的产品作为承包费和赋税。除此之外不再缴纳其他税费。

    虽然只取得五分之一的产量,但是冯宗泽已经控制了岛上的主要港口,通过发给出口许可证的方式掌握了出口的主导权,其他弓箭铺生产出来得弓箭,除非走私偷运出口,否则就只能通过朝天浦港口装船出口。

    目前负责弓箭出口的是黄云宇,他作为半岛上商团的代理人,有着天然的销售渠道。所以暂时济州岛制造的弓箭通过他的渠道出口的,为了扶持产业,暂时不收取出口税。

    为了攥夺更大的利润,冯宗泽已经在打算以后搞个外贸公司来垄断济州岛的所有进出口业务,让这些弓箭作坊和弓箭铺只作为生产和岛内流通企业存在。

    视察结束,冯宗泽在朴德欢的陪同下到了他的“弓箭业统制”办公室――就设在附近的一座铺子里。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