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圆点点头,领着一众稳婆出了产房,去了后头。

    万嬷嬷道:“小轩子,你去盯着烧热水。”

    小轩子“诺”了一声,就跑出了门。

    不多时,兰卉就端着面回来了。

    她步子很快,却丝毫不乱。

    她原本是直冲着产床方向走去,却被万嬷嬷拦住:“我先验一验。”

    越是这种紧要的关头,越是不能疏忽。娘娘生产的关节,可以被动手脚的地方太多了。

    等万嬷嬷验过无误之后,面才被递到江诗荧面前。

    江诗荧本来要自己吃,却不曾想,因着阵痛,她的手都在发抖。

    还是陆昭霖接过了碗和筷子,一口一口喂她吃下这一碗面。

    第173章 自尽

    他从未做过这样的事,以往最多最多,也就是喂人喝药罢了。但是此时,却奇异地一下子就学会了其中关窍,耐心体贴极了。

    一碗面吃完,陆昭霖将碗递给姚兴德,问她道:“可吃饱了?”

    江诗荧点了点头。

    万嬷嬷走上前来,要给江诗荧擦一擦额头的汗,却听陆昭霖道:“朕来。”

    然后,他接过帕子,轻轻替她拭去额上的汗珠。

    才刚擦完,阿圆就带着稳婆们进来了。

    江诗荧一眼就发现,阿圆身后的稳婆,少了一个。

    原本是六个稳婆跟着她去洗澡更衣,如今却只有五个跟着她回了产房。

    江诗荧眉心微蹙,分了些心在这事上面。

    稳婆们都是四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好的,选定了之后,就一直养在宫中。

    因着珍贵嫔生产时的前车之鉴,这些稳婆们自进宫后,就被养在景阳宫后殿里,一概不与外人来往。

    之后到了园子里,也是住在湘影居的后罩房里,最多只能在湘影居的院子里走一走,不能出了湘影居的院门。

    稳婆们在宫外的家人,也早早就被她的人查了一遍,确保了并无不对之处。

    不曾想,还是出了岔子吗?

    然而如今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只能等生产完再说。

    这时,万嬷嬷也发现了稳婆的数量出了问题。

    她皱了皱眉:“怎么少了一个?”

    阿圆面色严肃:“剪指甲的时候,杜稳婆有几分不情愿,奴婢一细看,才发现她的指甲里藏了不知什么粉末。奴婢已经命人看住了她,如今就在后院的耳房里。”

    陆昭霖面色瞬间就沉了下来:“让孙嬷嬷过来,就在湘影居里审她。纯妃生产完之前,朕要听到这事的结果。”

    御前有小太监领命退了出去。

    须臾,就见门被推开,众人看过去,就见太后带着人走了进来。

    屋里的人纷纷行礼,太后挥了挥手:“免了”。

    然后,她快步走到产床前,问道:“阿荧如何了?”

    江诗荧强扯出一个笑:“阿荧还好,只是这孩子,等不及要见皇祖母了。”

    太后又是心疼又是着急:“你快别说话了。”

    陆昭霖问:“这么晚了,母后怎么过来了?”

    太后面色不佳:“哀家听说宫宴上出了刺客,阿荧还早产了,如何能在安和馆里安坐?今日究竟是怎么回事?”

    她来得急,还没仔细过问今日的来龙去脉。

    陆昭霖把行刺之事,还有江诗荧救驾导致早产一事,细细跟她说了。

    才刚说完,就见红英端着药进门。

    她直接把药递到万嬷嬷身前,道:“奴婢亲自盯着御药房的人取的药,亲手煎的。整个过程,都不曾假过他人之手。”

    万嬷嬷接过药,用汤匙舀了一勺出来,细细尝过后才道:“没什么问题。”

    然后,她上前两步,道:“陛下,娘娘要喝催产药了,还请陛下出去吧。”

    陆昭霖皱了皱眉:“朕不能在此陪伴吗?”

    万嬷嬷道:“生产的过程污秽得很,陛下一国之君,如何能留在产房里?”

    陆昭霖道:“生产是新生命降生的过程,有何污秽可言?况且,朕身为天子,自然诸邪避易,若真有所谓污秽,朕又有何惧?”

    这话说的,倒是让江诗荧高看他两分。

    万嬷嬷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应对他这话。

    还是江诗荧拉着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道:“陛下...陛下在这里...阿荧难免分心...还请陛下在外面坐镇...稳婆的事...还有刺客的事...都等着陛下裁决呢。”

    最重要的,是他留在产房里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可能会让前朝的御史们为此参她一本,实在是毫无必要。

    太后也道:“阿荧都痛成这个样子了,一边儿吸着气,一边儿还要忍痛跟你说话。你在这里,反而让阿荧不能专心生产,倒不如在外面等着。”

    陆昭霖看向江诗荧,见她笑脸苍白,唇上血色尽失,却还在忍着痛在他面前强颜欢笑。

    “也罢。”他叹了口气,举起江诗荧的手,放到唇边轻轻吻了又吻,直到太后又催了一声,才听他道:“阿荧,朕就在外面等着你。你和小八,都会平平安安的。那些要害你的人,还有今日的刺客,朕一个都不会放过。”

    江诗荧痛得很,却还是对他点点头,道:“阿荧...相信陛下。”

    产房的门关上,外间的小厅内,此时熙熙攘攘站满了人。

    上到太后皇帝,下到顺才人汤采女,都挤在这不大的空间里。